离职阿里后他厌倦了美国生活,决心做一个健身行业的Uber
文/小饭桌新媒体记者 郭文俊
编辑/袭祥德
►每周工作100+小时、每个元旦都在出差中度过,2012年,乐活(花名)休了去阿里巴巴九年之后的第一个年假,来到洛杉矶。
很快,回国,从阿里市场总监的职位离职,他甚至已经构想好了他的退休生活:在远离人事的美国,买房买车、找份货车司机的工作,享受生活。
事实上他也这么做了, 36岁的乐活快速进入了自己曾向往过的退休状态:一辆尼桑的贵士,载着他去公园、商场、海滩、雪山、甚至亚马逊的仓库,不出门时就待在房子里,对着十米外的游泳池看孩子嬉闹,他甚至打听了货车司机的待遇,每英里0.8美元。
这种生活很快就变得肥皂泡一样,看似五彩斑斓,一旦被裹入却又安静到真空。待了一段时间之后,乐活发现,自己并不开心。
他无意中在访谈节目看到,一个CEO回国创业的决定:“有一次我坐在我们家的院子里,太无聊了,我就看着一个树叶,它从脱落到飘下来可能有几十秒钟时间,我就一直跟着这个树叶看。它落在地上的那一刻,我心里就有一个强烈的声音,说这样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,我真正想要的还是一种创造的生活,所以我就在那一刻决定回国。”
在同样的状态下,乐活也回到了老家济南。在那个北方小城,年近40岁的他开始“返俗”,但和年轻时的打拼不同,这次他想做些“有劲”的事情。“在B2C时代,BAT通吃,创新者很难发展壮大。但共享经济解构了之前商业的成本和效率,短期内能够释放最大过剩产能”。
最终,这位前阿里高管启动了一个看似传统无比的项目:开健身房。2015年初,乐活回到杭州创办乐刻,采用的是小型健身房的连锁模式,每家300平米左右、每人月卡99元,用这种轻量、灵活的新方式进入门槛高、运行笨重的传统健身房市场。在他看来,想圈住人群、打通运动产业链条,只有从健身房切入。
2015年7月,仅有两家店的乐刻宣布获得来自IDG的300万美元A轮投资。运行9个月之后,乐活已经把他的小型健身房开到了杭州、北京、上海三个城市,在这个从业者都喊“赚不到钱”的市场,乐刻的十余家门店中已经实现了单店盈利。
“连洗狗都是万亿市场,健身的天花板太低了”
刚决定做健身房时,乐活很兴奋。他把中美两国的健身市场仔细对比了一番,在他看来,国内的健身市场痼疾已久:消费群体在增长,却得不到理想服务;健身教练经常要扮演销售角色;而看似处在链条上层的健身房,却总哭穷“赚不到钱”。
当时,为了斟酌Wello模式在国内是否可以技术落地,乐活还曾专门飞到合作伙伴城市,与对方董事长抠了一个下午的技术细节。直到模式推演一次次推倒重来后,美国的Claspass并购了Fitmob。乐刻又一次扎下去,专门让一个合伙人再到美国,一定要搞明白为什么。
在健身房行业,中美差距正在拉大。美国最大的健身连锁——Anytime fitness,已发展到5000多家。这家24小时健身房连锁,面积仅为300-500平方米。曾经辉煌的大型健身房鼻祖倍力已经被并购。最便宜的健身连锁月费甚到了9.9美金每月,此时,中国的健身房还在按年度收着三五千元的费用。
乐活想参考的正是这种小型健身房模式,降低消费门槛,把教练解放回教学。他为此准备了接近一年时间,对比模式、做市场调研、考察门店,甚至花300万在济南买下了商铺,后来为了争取一个教练团队加入,还把启动地从济南改成了杭州。
但当把要做的这件事说给身边人的时候,乐活收到的几乎都是负面评价:“他们都跟我说这事没得做,天花板太低,连上门洗狗都是万亿市场了,我还做这么小的事情”。
也尝试过寻求融资,乐刻的创始团队称得上豪华:阿里高管出身的乐活拉来了诸如迪卡侬、舒适堡、布丁酒店等相关高管做合伙人。但当时是2015年初,用App打通健身房的ClassPass模式和线上做健身管理的Keep模式正火,乐刻直接切入线下的想法根本不被看好:线上获取用户迅速而轻便,线下的健身房如何才能快速起量?
投资人说不通,索性就自己先投钱启动。2015年5月28日,乐刻的第一家店在一波三折中开业了。
放到后来看,这家店的选址和时机都没有那么理想。场地在杭州城西银泰附近的一座写字楼里,离流量聚集的商场尚有一定距离;百米之遥就是杭州最大的健身房品牌舒适堡,面积接近5000平米,而乐刻的场地还不到300平米;而5月28日的开业日期则是在经历了物业、装修队连环放鸽子,匆忙之间赶出来的成果。
乐活把这300平米的场地分成了三块,中间放置跑步机和锻炼器械,左右各一个操房,组织教练排练莱美的健身课程。直到开业前一天,他们才开始真正接受购买:99元包月,24小时营业,消费者可以通过微信不限次数地预约课程。
开业的前几天乐活都守在现场,他不停地告诉同事:“搞定前100名会员,后面的就都好说了”。最后让乐活没想到的是,开业第三天时,会员数就已经到了300。
第一家店运营日趋稳定的时候,乐活做过一次数据统计:按客流量来算,三五千平米的健身房每天约有160—220人次,而在乐刻300平米的健身房里,每天访客可以多达350人次。
和传统健身房不同,乐活倒是希望乐刻的客人们都能勤快起来——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,晒的最多的不是高颜值教练,就是一天到晚热气腾腾的健身房。但问题是,不到300平米的空间里如何既能装得下、又能尽可能让他们满意?
乐活把整体三分之二的面积都装修成了操房,并安排了一天到晚密集的健身课程,有专业的健身教练做老师,来带动那些“跑步机用户”——有减肥想法、却缺乏专业知识,健身的大多时间都只是在跑步机上。而和单纯地跑步相比,有教练参与的团体操则更加具备专业度和趣味性。剩下的三分之一面积用来放跑步机和相关器械,满足进阶型健身爱好者的需求。
这种模式最显而易见的好处是提高坪效,健身房多开在寸土寸金的人流密集区,操课则能通过集约化的方式减少人均使用面积,从而提高场地效率。
另一个不易被发现的好处是便于管理。乐刻建了一个线上系统来管理顾客和教练:每周课表确定后,顾客需要在微信上提前预约心仪课程,每节45分钟、可以容纳20人;而教练也不再依赖售卖私教课程,而是靠授课次数来获得收入。而月卡被售出的越多、操课就随之开的越多,这种模式类似于以销定产,能够保证良好的现金流和节省产能。
预约的目的是让健身房的客流量变得相对可控,对那些爽约的顾客,乐刻还会通过调整约课权限的方式来进行管理。而教练一旦从卖私教课的任务中解放出来,就要对授课质量负责——这样一来,操课的氛围和质量也得到了改善。
更多的秘密还藏在运营细节里。不同类型的顾客健身时间不同:白领多在下班后、居民则多在晚上,售卡时统计的数据能够应用到课程安排和前端的营销受众上,“卖给居民的多,中午的课会冷,卖给白领的多,下班时人又太多,怎么平衡比例是个学问”。
而怎么安排课程也是门学问,重消耗型课程和轻消耗课程怎么搭配,既能丰富顾客选择、又能减少顾客串场来提高坪效?课程安排甚至能起到调节分店流量的作用:新课程可以在人流量大的分店里做推广,最受欢迎的课程如果挪到新店里,则能起到引流作用。
在杭州开了十家店之后,乐活开始了另一番尝试:如果说杭州验证的是二线城市市场,那在诸如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,乐刻模式能否得到验证?
春节前后,乐刻在北京的嘉盛中心开出了第一家店,继续走杭州模式:300多平米,5元一张体验卡、199元一张月卡。但和杭州不太一样的是,面积增大了点、更多的区域用来做器械区、空气质量也成了重中之重。
小巧之外,乐活还希望他的健身房能够更加灵活。在今年,他在北京的开店计划是100家,写字楼、居民区、公园附近,像便利店一样随手可得。
这里面一部分是自己租场地做运营,还有一部分则会像乐刻的第三家店一样,和地产商或是物业合作,自己只负责运营,比如已经达成合作的YOU+公寓和一些房地产商。这样一来,乐刻拿到免费场地,而对方也能节省运营成本,像Uber发动空闲私家车一样,乐活也想用这种方式召唤出足够多的场地资源。另一方面,乐刻还新开了针对企业端的上门业务,既能充分利用教练的闲置课时,也能给周边门店带来新的流量。
乐活想达到的是美国的Anytime Fitness模式——这家成立于2002年的健身房品牌到现在已经在20个国家开了5000多家店,低成本却高效率,用传统实业的方式打造了一个会员能够“随身携带”的健身房。
乐刻走的也是类似路径,在互联网尝试从线上串联起线下的时候,乐活选择了一条看似笨重却又能动其根本的路:在运营和商业模式上改变线下门店,再用互联网的方式去优化串联。
接下来,实体店的扩张之外,乐刻还在尝试推出自己的线上产品,据透露,未来推出的将是一款线上交互的产品,“如何让消费者在家也可以享受到乐刻的专业服务?”在乐活的设想中,这将是个“有互动的线上健身产品”。
之前一直有投资人问乐活为何非要从实体店做起,在乐活看来,乐刻的发展正在逐渐回答这个问题:“改变健身模式要解决的是场地、教练、消费者三环的问题,这中间绕不过的是场地,所以必须要先做这个傻大黑粗的事情”。
小饭桌
创业课堂
小饭桌创业课堂,创业者的第一堂课。在这里,早期创业者可以系统化学习创业必备的知识和技能,参与价值不菲的创业实战沙盘,与明星导师面对面交流,并且获得小饭桌独家的一对一融资问答服务。更重要的是,通过参加创业课堂可以加入小饭桌这个国内最大的优质创业者社群,收获同学情谊,结识各地优秀创业者!
【31届深圳站】:3月18、19、20日
【32届杭州站】:3月25、26、27日
- 点击文末“阅读原文”报名
- 咨询电话:400-810-1090(早10:00—晚10:30)
- 有FA 需求请发商业计划书至bm@xfz.cn
往期热门文章精选:
(点击下列文章标题链接查看)
★《两位清华大学吉他发烧友共同创业,做了款面向全球5000万吉他爱好者的智能声卡》
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小饭桌创业课堂